近日,“天水幼儿园群体性铅中毒”事件终于迎来关键性突破!
在公布的74份血液检测报告中,竟有70名儿童超标,而其余4人全部来自其他学校。
更令人疑惑的是,甘肃与陕西两地的血铅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。
随着舆论持续发酵,网友深挖出园长身份背景,发现其曾卷入类似事件。
经过多部门联合调查,最终锁定污染源头,结果令人震惊!
铅中毒事件爆发始末
最近发生在甘肃天水的幼儿园集体铅中毒事件,牵动了无数人的心。
哪个家庭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?出现这样的问题,家长们的内心痛苦可想而知。
事情最早源于一位母亲给儿子乐乐(化名)梳头时,意外发现他头上竟然冒出一根白发。
虽然年纪轻轻就长白发让人诧异,但这位家长起初并未在意,只当是营养不良所致,还特地找中医开了调理肠胃的药方。
然而连续服用半个月后,孩子不仅食欲更差,放学回家就瘫坐在沙发上喊腿软。
直到某天洗澡时,妈妈注意到孩子牙龈边缘有一圈深色痕迹,怎么用力擦拭都无法清除。
她顿时警觉起来,回想起前几天家长群里有人提到自家孩子脾气暴躁、乱摔东西,还有人说孩子掉头发。
当时大家都归咎于季节变换,没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中毒信号。
第二天一早,她带着乐乐前往西安医院检查,结果出来瞬间懵了——血铅含量高达441μg/L,超过国家标准近四倍。
这个数字在家长群内引发强烈震动,十几个家庭立即带孩子奔赴西安复查,结果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,最低值也有150μg/L,74个孩子中有70人超标,无一幸免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家长们也进行了检测,最高数值仅为25μg/L,这表明问题极可能出现在孩子们长期活动的场所——幼儿园。
毒源追踪
部分家长将情况反映至市场监管局,接报后执法人员迅速赶赴幼儿园厨房开展调查。
当工作人员打开厨房门那一刻,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:操作台上摆着刚出炉的枣发糕,红黄紫三色交错,看上去十分诱人。
但拆开旁边的调料包装袋后,里面的粉末没有任何标签标识,用手搓捻时明显留下黄色残留。
调查组当场对整个食堂进行查封,并将可疑食材及添加剂封存送检。
两天后检测报告出炉,证实发糕所用色素并非食品级柠檬黄,而是工业用途的铬黄染料,其中铅含量远超正规添加剂数十倍。
涉事厨师在接受询问时表示,这些原料是园长指定采购的,称这种价格低廉且用量省,一袋能顶三袋使用。
就在厨房问题尚未厘清之际,网络上又掀起热议。
有网友爆料称该幼儿园800米外设有一个铅锌转运站,大型货车频繁进出,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粉尘。
有家长调取附近地下水检测记录,发现最近一次数据还是三年前的,结果显示达标,但当前水质状况无人知晓。
部分人怀疑地下水遭受污染,但向环保部门咨询时始终未获明确答复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园长李慧芳的真实背景。知情人士查证发现,她名下竟拥有4所高端幼儿园,每年学费高达万余元,当初家长们正是看中其“优质教育品牌”才放心托付孩子。
进一步调查显示,此人早在几年前就曾涉及类似铅中毒事件,当时检测结果称“无异常”,后来此事被悄然压下,外界知之甚少。
如今更有网友扒出她与当地妇联关系密切,并曾荣获“幼儿教育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警方最新通报显示,法定代表人朱敬琳已被控制,此人系李慧芳表兄,平日并不参与园务管理,仅挂名而已。
真正掌握实权的李慧芳却至今不见踪影。
这一情况令家长们愤怒不已,若早知园长如此背景,谁会轻易将孩子送来?
目前孩子们仍在医院接受排铅治疗,每日服药过程令人心疼落泪,而李慧芳却始终未曾露面。
有人在其经营的其他幼儿园门口守候,仍未果,听说她近期一直未现身任何场合。
教育主管部门表示仍在深入调查,但焦急的家长们已无法等待。一位母亲手捧孩子掉落的头发,在幼儿园门前整整守了一天。
她坚定表示,无论是厨房问题还是转运站影响,必须给孩子们一个交代,绝不能草率收场。
谁在掩盖真相?
7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家长们记忆犹新,现场坐满了各相关部门代表,通报称添加剂问题已完成整改,请公众安心。
有家长追问具体供货商名称,负责人闪烁其词称正在核实,直至会议结束仍未给出确切答案。
此时,一名曾在该园任职的保育员道出惊人内幕。
她在该园工作长达三年,透露厨房使用的糕点原料均以无标签包装袋盛装,面粉中经常掺杂黑色杂质,园长解释为“正常自然现象”。
这些原料从一处无招牌仓库运来,送货车辆还会在清晨六点前向周边五所小学配送。
网友顺着这条线索追查,发现为幼儿园供应食品的企业存在重大疑点。
其注册地址标注为城郊某仓库,实地探访却发现大门紧锁,锈迹斑斑,显然长期无人管理。
进一步核查法人信息,发现登记人为一位72岁农村老人,居住在几十公里外的村庄,从未外出务工,更不可能经营工厂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,这明显是他人代持股份的操作手法。
医院内,孩子们的治疗仍在继续,几名血铅水平严重超标的孩子已出现注意力涣散症状,未来能否完全康复尚不确定,一旦造成智力损伤将不可逆转。
为此,30多位家长自发组织,连夜撰写联名信,要求国家承担后续治疗与康复费用。
有人将信件递交信访局,接待人员承诺会上报反映,但未明确给出处理时限。
网络舆情持续升温,有网民翻出十年前发生的两起同类幼儿园铅中毒事件,最终处理结果均为罚款整改,鲜见真正追责案例。
公众纷纷质疑,年收费过万的所谓高端幼儿园,为何成为监管盲区?
那些挂着“示范单位”牌子的地方,到底是在给谁看?
如今家长们形成两股力量,一部分坚守医院陪护孩子,另一部分轮流在政府部门门前等候消息。
有人将孩子的奖状与化验单并排放置拍照上传网络,配文简洁有力:我们只求一个真相,究竟谁该为孩子们负责。
参考文献
盛达优配官网-股票配资平台排行-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-专业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