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有不少朋友提问说,书看了不少,可遇到事还是没头绪。
其实,不是你学得少,是缺了《有效学习:7步打造个人知识管理闭环》里说的知识闭环,就像水没形成循环会发臭,知识不闭环,学再多也只能积灰。
第一步:
精准锚定需求,拒绝盲目囤积
书中反复强调:学习的起点不是知识,是问题。
有人刷课像集邮,觉得多学总没错,结果学了理财课却从不记账,背了沟通技巧仍和同事冷战。
作者举过一个例子:
两位程序员学Python,一个从头到尾啃教材,一个只盯着如何用Python自动化处理报表。三个月后,后者用代码帮公司省了20小时/周,前者还在纠结语法细节。
做对这步: 拿张纸写下当前最棘手的3个问题,比如,怎么提高会议效率?如何快速记住客户信息?
带着这些问题去翻书、听课,知识才会变成你的解题工具。
第二步:
深度解码,把知识变成自己人
看懂≠学会,是书中的核心观点。
就像有人背会了SWOT分析法(优势、劣势、机会、威胁),却不会用它分析要不要跳槽,因为没把别人的理论,翻译成自己的方言。
正确的做法是费曼拆解:学完一个概念,合上书,用最直白的话讲出来。
比如,学优先级管理,别只记四象限,可以写像整理衣柜,先把明天要穿的(紧急重要)放床头,换季的(不紧急不重要)收箱底。
这一步的关键是:让知识脱下专业外衣,变成你张口就来的日常表达。
第三步:
即时应用,给知识试穿机会
书里有个颠覆认知的观点:学完马上用,哪怕用得差,也比完美储存强10倍。”
作者见过太多人,学了时间管理就买精致手账,却从不用来规划;学了演讲技巧就收藏课程,开会时依旧不敢发言。
有效的做法是微行动:学了番茄工作法,当天就用25分钟专注做一件事;学了共情沟通,下次和伴侣吵架时,试着说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我忽略了你的感受?(而不是继续抬杠)。
知识就像新鞋,只有上脚走两步,才知道哪里需要调整。
第四步:
场景绑定,给知识安个家
为什么学过的知识总在需要时失踪?书中解释:没给知识绑定具体场景,就像把文件乱堆在抽屉里,想用找不到。
比如,学了非暴力沟通,别只记“观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请求”四个步骤。
要写下具体场景:下次孩子满地扔玩具时,不说你怎么总不听话(指责),而是说我看到地上有5个积木(观察),有点着急(感受),我需要客厅保持整洁(需求),你能把它们放回箱子吗(请求)。
给每个知识点贴一张场景便利贴,需要时才能随叫随到。
第五步:
复盘迭代,让知识长记性
应用≠结束,复盘才是知识成长的关键。
书中强调,每次用知识解决问题后,要问自己三个问题:刚才哪里管用?哪里卡壳了?下次怎么改?
比如,用番茄工作法时,发现自己总被手机打断,复盘后可以加一条,开始前把手机调至专注模式;
用谈判技巧砍价没成功,就记下下次别说太贵了,试试这个价格超出我的预算,能给个学生价吗(明确需求+提供方案)。
知识通过复盘,会从通用模板变成专属定制。
第六步:
输出分享,让知识开枝散叶
书中说:教是最好的学。因为输出时,你会被迫发现自己没吃透的地方。
就像有人以为懂了定投基金,可给父母讲解时,才发现说不清楚为什么要长期持有,这恰恰是补漏的机会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达优配官网-股票配资平台排行-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-专业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